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课例研究心得体会(精选4篇)
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篇1
通过《课例研修》专题的学习,我对课例研修的操作流程及开展课例研修的价值意义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课例研修是一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今后师训工作及教研工作的一些反思。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他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会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观课、议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在常态课堂教学中,科学观察、深度反思和持续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2、将日常教学与研修、培训融于一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3、课例研修要去“功利”、“表演”和“示范”,为教师的“发展”而研修;4、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研修文化。
教育是一种实践的艺术。以往教师教育者所提供的专业学习方式,为了操作简便、尽可能降低培训成本,往往以专家报告为主、辅以学校教学现场观摩或组织学员间讨论交流,造成了学员“听的时候激动、回去后没有行动”,或者说没有改善行动的能力。教师的教育专业工作,是一门源自实践、运用于实践的艺术,用演讲为主的培训方式教会教师如何行动,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正因为教育的实践性极强,教师的专业学习不可避免地涉及:教师如何把培训活动中来自教师教育者所提供的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
以前培训活动中所主要采取的单一的培训方式有其弊端:专题报告式“只听不做”;现场考察式“只看不做”;参与讨论式“只说不做”。当然,这些列举的当前主要采用的培训方式各有其优势所在,却缺乏了对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实践性默会知识的多种学习形式的强调。
由此反思我们的师训教研工作,我们能为教师的专业学习做什么?
根据教师培训目标和要求,培训宜采取“六结合”的方式:1、专题研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2、教学观摩与评课议课相结合;3、教法探讨与能力训练相结合;4、微格训练与实践训练相结合;5、教学实践与研讨反思相结合;6、专题教学与团队辅导相结合。使培训体现以下特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培训集中优势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教师获得的是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信息。二是双向互动,全方位的交流。辅导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面对面、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辅导教师与学员的心理距离,增加辅导教师与学员的交流机会和范围。并且通过学员在交流中的发言,使教师了解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使指导更加有针对性。三是个性化教学。充分满足学员个性化的要求,给学员以更大的自主权,学员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接受。四是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授课教师站在课改的前沿,时代的高度,以广阔的视野,抓住核心问题,高屋建瓴地击中问题要害,给予全方位的学习指导,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课程,解决教师们在工作生活、教师成长、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困惑,使所有内容都非常贴近教师,贴近教学。
教师教育者的工作不仅仅是事务性的组织工作,更不能在事务性中迷失了教师教育的方向。今后在师训及教研工作中我们应通过开展有效的研修活动,始终围绕课堂,放在方法的引领上,而方法是教师离开一个研修活动后可以应用在日常教学研究中去的,以此提升我校教师及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教学水平。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篇2
在华师大学习的第二周,又陆续领略了几位“名师”的风采,其中15日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杨玉东教授向我们主讲的“教师如何做课例研究”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上午三个小时的讲解,使我对课例研究有了重新的认识。
“课例”是一个课堂教学改进的实例,是对教学改进过程中的问题和教学决定的再现和描述。以前我没有认识到“课例”在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和价值,平时把它当成一个负担,更谈不上在管理中指导教师进行“课例研究”。课例研究的价值在哪里?就参与教师来说,可以聚焦课堂、聚焦学科,促进学科教学内容知识发展,是传统教研活动的精致化研究。优秀教师积累的丰富的“实践智慧”需要通过课例加以传递;同伴的经验可以通过课例让大家共享;大量的教育教学案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
课例研究起源于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最早产生于医学领域,后来哈佛商学院将案例研究引入教学领域来培养和教育学生,每年每位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都要研究300多个案例,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并为其它领域所借鉴。中小学教育教学借鉴案例的模式而形成今天的“课例研究”。
回到学校, 我要“学以致用”,要开展课例研究的探索,首先发现问题、确立主题、设计方案:要对教师的需求进行调查,在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了解大多数教师的实际需求,摸清教师的认识和行为现状,然后据此确定课例研究的主题和形式。入口要小,便于深入研究,尽量避免“大”而“空”的主题。然后观察课堂、研究课例。课例研究需要先进的理论和课改理念做支撑。在课例研究过程中,有些教师缺乏理论底蕴,在自我反思、课堂观察、课例研讨等环节,仅仅停留在经验层面上,不善于对课堂中发生的问题做出理性的分析和深刻的反思,致使课例研究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理论学习是课例研究走向深度的关键。围绕主题学习理论,使理论学习与实践有效对接。最后行为跟进、持续研究。在课例研究活动的
本文共计5374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课例研究心得体会
本文2024-06-07 12:45:30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7014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