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例研究心得
课例研究心得(精选6篇)
课例研究心得 篇1
通过《课例研修》专题的学习,我对课例研修的操作流程及开展课例研修的价值意义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课例研修是一种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式,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今后师训工作及教研工作的一些反思。课例研修是教师研修团队的共同行为,他们在关注对真实教学问题的发现、研究与解决的同时,会将理论学习与备课、说课、授课、观课、议课、反思等实践结合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主要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1、在常态课堂教学中,科学观察、深度反思和持续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研修技能和实践智慧;2、将日常教学与研修、培训融于一体,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契合;3、课例研修要去“功利”、“表演”和“示范”,为教师的“发展”而研修;4、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尊重、民主和谐的研修文化。
教育是一种实践的艺术。以往教师教育者所提供的专业学习方式,为了操作简便、尽可能降低培训成本,往往以专家报告为主、辅以学校教学现场观摩或组织学员间讨论交流,造成了学员“听的时候激动、回去后没有行动”,或者说没有改善行动的能力。教师的教育专业工作,是一门源自实践、运用于实践的艺术,用演讲为主的培训方式教会教师如何行动,这本身就是一个悖论。正因为教育的实践性极强,教师的专业学习不可避免地涉及:教师如何把培训活动中来自教师教育者所提供的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转化为教师自己的明确知识与默会知识。
以前培训活动中所主要采取的单一的培训方式有其弊端:专题报告式“只听不做”;现场考察式“只看不做”;参与讨论式“只说不做”。当然,这些列举的当前主要采用的培训方式各有其优势所在,却缺乏了对教师专业发展最为关键的实践性默会知识的多种学习形式的强调。
由此反思我们的师训教研工作,我们能为教师的专业学习做什么?
根据教师培训目标和要求,培训宜采取“六结合”的方式:1、专题研讨与案例分析相结合;2、教学观摩与评课议课相结合;3、教法探讨与能力训练相结合;4、微格训练与实践训练相结合;5、教学实践与研讨反思相结合;6、专题教学与团队辅导相结合。使培训体现以下特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资源。培训集中优势教学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化,教师获得的是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信息。二是双向互动,全方位的交流。辅导教师与学员、学员与学员之间,通过面对面、全方位的交流,拉近了辅导教师与学员的心理距离,增加辅导教师与学员的交流机会和范围。并且通过学员在交流中的发言,使教师了解学员在学习中遇到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使指导更加有针对性。三是个性化教学。充分满足学员个性化的要求,给学员以更大的自主权,学员可以根据自己选择的方式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从而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接受。四是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授课教师站在课改的前沿,时代的高度,以广阔的视野,抓住核心问题,高屋建瓴地击中问题要害,给予全方位的学习指导,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解读课程,解决教师们在工作生活、教师成长、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和困惑,使所有内容都非常贴近教师,贴近教学。
教师教育者的工作不仅仅是事务性的组织工作,更不能在事务性中迷失了教师教育的方向。今后在师训及教研工作中我们应通过开展有效的研修活动,始终围绕课堂,放在方法的引领上,而方法是教师离开一个研修活动后可以应用在日常教学研究中去的,以此提升我校教师及参训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教学水平。
课例研究心得 篇2
作为一名英语教师的我,面对着七年级中两个班的126个的学生,感觉压力特别大,常常有点力不从心的感觉。虽然在教学实践中,我也常常琢磨着应对各种问题的措施,不断地从书籍、网上学习前沿理论,但是总觉得有点茫然,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研修期间,专家们精彩的讲座和耐心的讲解,使本来枯燥无趣的理论深入浅出,是那么地贴近我们的课堂教学实际情况。
最新教育信息就像一盏明灯,给我们这些迷茫赶路者指明了方向。他对当前英语教育的状况,及新课标的修定进行详细的阐述,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英语课程定性为体现人文关怀的人文性;同时,又是以视觉形象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的课程。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小学的美术教育是学科本位与教育功能并重的。英语课程除了传承本学科知识与技能外,还必须以独特的方式发挥教育功能,包括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等等。因此,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注重英语专业的“裸课”是一种极端,显然是不可取的;然而,完全不注重学科本位,在“裸”的基础上加得太多,上成纯文化课,也是要一种极端的做法;在“裸”的基础加上或多或少的人文关怀,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在这半年的英语教学中,我一直都被一些问题困扰着,教材的内容太多了,真不知道该教什么、怎么教。在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将课本的每一点知识都教到,唯恐言之不尽,所以常常会出现时间不够的情况,导致学生自主表现的时间变得太少;有时则尝试只把教学重点放在一个内容上,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学生也学得轻松。可是,所做的这些尝试让我在心中反问自己——这样行吗?听了教授们的讲座,我豁然开朗。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与驾驭课堂,把教材教活,这正是教师需要拥有的“资本”——课堂智慧与教学智慧。
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来形容精彩讲座,一点不为过。教授们鲜活的实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及精湛的理论阐述,给我的心灵带来了极大的震撼,使我恍然大悟,原来课堂教学还有这么多学问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
如何在教学中让评价更有效呢?老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根据教学目标,运用英语语言进行评价”——“教什么就评什么”。作为专业老师就要说专业术语,而不能简单地使用“good,verygood”这些泛泛而谈的空洞语言。这些永远正确的“废话”,不能让学生明确自己到底好在哪里,非常好在哪里…
本文共计7441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课例研究心得
本文2024-06-07 12:45:36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70146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