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屈的腿阅读答案(实用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不屈的腿阅读答案篇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7分)
心胃痛一证,《内经》条目甚多,先辈名公,分为九等,极为详尽。《金鉴》遵之,编为歌诀而莫不有虚实之分,可谓无遗蕴矣。
曾忆邻村有医士姓王名维藩者,余同谱弟丹文茂才之族叔也,故业医.货药饵。邻有妇人病胃痛者请王治之,王用《海上方》中失笑散,服之立效。后凡有患心胃痛者。王辄以失笑散治之,效否各参半。王素食洋烟,一日自觉胃痛,亦自取失笑散服之,痛转甚,至夜半痛欲裂,捣枕椎床,天未明寂然逝矣。
因思失笑散为逐瘀之药,王之邻妇必因瘀血凝滞,故用之立效。其余风寒暑热、饮食气郁,皆能致之。若概以失笑散施治,又不求其虚实。几何不误人性命乎。
1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4分)
(1)《金鉴》遵之( ) (2)邻有妇人病胃痛者( )
(3)王辄以失笑散治之( ) (4)殆冥冥中之报也( )
18.“其余风寒暑热、饮食气郁,皆能致之”一句中的“之”指代的是___(2分)
1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1)故业医,货药饵。
(2)又不求其虚实,几何不误人性命乎。
20.医士王维藩服用失笑散丧命,其根本原因是________(2分)
21.文中王维藩的悲剧不仅在治病用药中发生,在其他方面也不乏这样的事例。请另举一例并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五、17.(1)遵循,遵从(2)得……的病(3)就(4)大概(每个解释1分,共4分。)
18.心胃痛。(2分)
19.(1)原来以行医为业,买卖药材。(3分,译出大意给1分,评分要点:故、业、货。)
(2)又不去追究到底是虚症还是实症,这样的(医生)不妨害病人的性命(的情形)是不多的。(3分,译出大意给分,评分要点:求、几何、误。)
20.没有弄清病因,胡乱用药。(2分)
21.例子恰当1分,分析正确2分,共3分。
不屈的腿阅读答案篇二
窗的功用被移植到园林建筑中,其意义更加丰富。明末清初的戏剧家李渔曾于孚日轩中,作观山虚牖,又名尺幅窗、无心画。因轩后有一座小山,虽不高大,但其中丹崖碧水、鸣禽响瀑、茅屋板桥,却无所不备。李渔裁纸数幅,做画之头尾、镶边,贴在窗的四周,所谓实其四面,独虚其中。虚,却非空,乃纳屋后之山景于其中。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手法,便即如此。
窗除通以外的另一个作用是隔。这与其说是功能上的作用,不如说是审美上的意义。它巧妙地利用人们视线的局限,增加空间的变化,而引出朦胧的诗意。如园林中粉墙上的洞窗或漏窗,隔开两个空间,使人在此一边看到彼一边,二者构成对景,本来是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了,在恍惚迷离的气氛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而隔墙相邻的景色若隐若现,愈觉深幽空灵,更引起向往之情。它利用人们视觉上的错觉,起到了扩展景深的作用。
此外,一段粉墙,几竿修竹,这是一个幽雅的小景,但稍嫌实了些。在墙上开一方漏窗,阳光洒下来,筛下斑驳的图案,与婆娑的竹影互为映衬,实墙的封闭感便消失于竹木风姿之外,使园景风情有加,韵味无穷。这又是化实为虚的作用了。
如同我国的古典诗词一样,我国古建筑中的窗,也是抒情的。它或潇洒疏朗,或玲珑秀巧,抑或透漏幽邃。这需要我们结合中国的传统艺术去细细体味,方能解得其中三昧。
1.下列对窗的审美功能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两句诗中,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而望见楼外的景致,引动了对心中所爱的怀想上。
b.在杜甫窗含西岭千秋雪和王安石两山排闼送青来两句诗中,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因窗得景,诗人能凭窗欣赏到大自然秀丽的风光上。
c.人们在睡觉时,无论是轻梦,还是浓睡,大自然的声音有时会融入人的意识,形成一个迷离幻妙的梦境,这是窗的审美功能在生活中的体现。
d.林黛玉的诗: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灯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窗的审美功能体现在因窗外的景致引发的情感变化上。
2.对窗的通与隔的作用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李渔在他的浮日轩中,裁纸数幅,做画之头尾、镶边,贴在窗的四周,作观山虚牖,又名尺幅窗、无心画,是发挥了窗的通的作用。
b.园林中粉墙上的洞窗或漏窗,隔开两个空间,使人在这边看到那边,构成对景,使咫尺相望之景变得含蓄幽深,是发挥了窗的隔的作用。
c.窗的通,就是贯通,李渔作观山虚牖,就是为了把轩后的小山,以及其中的丹崖碧水、鸣禽响瀑、茅屋板桥,这些景致都串联贯通起来。
d.窗的隔,就是隔开,使隔墙相邻的景色若隐若现,愈觉深幽空灵,更引起向往之情,隔是利用人们视觉上的错觉,起到了扩展景深的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建筑中的窗之所以更多地具有审美的功能,是由中国古建筑的框架结构所决定,窗的设置较少受功能上的限制。
b.李渔的无心画,是实其四面,独虚其中,其中的虚是为了纳屋后之山景于其中,这是园林艺术中的借景手法的利用。
c.我国古建筑中的窗,或潇洒疏朗,或玲珑秀巧,抑或透漏幽邃,这是古人审美情趣的体现,需要结合中国的传统艺术去细细体味。
d.所谓的化实为虚,就是在墙上开一方虚的漏窗,让墙外的实的几竿修竹射进来,使墙的封闭感消失的一种做法。
答案:
1.c(牵强附会,不符合文意.这里只是说睡梦,没有体现出窗的审美功能来。在绿窗春梦轻、午窗残梦鸟相呼这些诗句中,窗之所以具有审美
本文共计7206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不屈的腿阅读答案(实用5篇)
本文2024-02-01 05:27:22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861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