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文明岗创建氛围 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汇报(4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巾帼文明岗创建氛围 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汇报篇一
一、指导思想
“巾帼文明岗”的创建,旨在提高员工职业道德素质、自身文化素质、旅游业务素质,促使她们敬业爱岗,服务奉献,并通过活动,使所有员工的理想、道德、业务技能的训练经常化,逐步树立起乌镇旅游接待的良好形象,提升公司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二、创建要求
通过宣传发动,让全体成员,明确争创“巾帼文明岗”这一活动的目的和意义,从而促使女性工作者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这次创建活动增光添彩。在此基础上,对照“巾帼文明岗”这一活动的创评要求,组织开展一系例的争创工作。具体创建工作如下:
(一)、成立领导小组,增强组织建设。
为加强对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特成立了由陈瑜同志任组长。张钱芬同志任副组长,朱晓红、季红美、潘秀未、宋婷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岗位质检组”、“岗位练兵组”、“岗位宣传组”等三个部门,各负责部门对照参赛要求,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切实抓好整个创建过程。
(二)、设立岗位争创方向,营造岗位竞赛氛围。
在这次创评活动中,要求每位成员做到“培养优质素养,提高团队力量”。要求她们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刻苦钻研教学业务,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切实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提高整体的服务质
量,做到让游客满意。
为使争创活动深入实践,有效推进岗位建设。在本里,要求每位成员完成一项训练技能的业务培训;参加一次岗位达标创优的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由领导小组下设的各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要求通过活动,在社会上树立起敬业爱岗,服务奉献的良好形象。
(三)、创建工作中,各位员工的考核标准。
在“巾帼文明岗”创建过程中,每位成员需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仪表端正、大方,符合自己身份的要求。
2、规范语言,积极使用礼貌用语。
3由陈瑜同志任组长。张钱芬同志任副组长,朱晓红、季红美、潘秀未、宋婷为成员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岗位质检组”、“岗位练兵组”、“岗位宣传组”等三个部门,各负责部门对照参赛要求,分工合作,明确职责,切实抓好整个创建过程。
(二)、设立岗位争创方向,营造岗位竞赛氛围。
在这次创评活动中,要求每位成员做到“培养优质素养,提高团队力量”。要求她们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刻苦钻研教学业务,扎扎实实开展工作,切实提升自己的服务意识,提高整体的服务质
量,做到让游客满意。
为使争创活动深入实践,有效推进岗位建设。在本里,要求每位成员完成一项训练技能的业务培训;参加一次岗位达标创优的竞赛活动。这些活动由领导小组下设的各工作组负责组织实施。要求通过活动,在社会上树立起敬业爱岗,服务奉献的良好形象。
(三)、创建工作中,各位员工的考核标准。
在“巾帼文明岗”创建过程中,每位成员需切实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仪表端正、大方,符合自己身份的要求。
2、规范语言,积极使用礼貌用语。
3、以热情、真诚对待每位游客。
4、在工作中勇挑重担,在完成份内工作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去分担其他的工作。
5、刻苦钻研旅游业务,主动进行高学历进修,加强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6、遵纪守法,团结同志,树立起乌镇旅游的良好风范。
(四)、注重过程加强考核,促使创建活动富有实效。
“巾帼文明岗”的创建注重过程管理,做到抓经常,经常抓,不得浮于形式,要做到深入、扎实。
为保证本次“巾帼文明示范岗”的创建质量,创建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创建要求,对所有员工制订了一些考核方法,并提出了相应的奖励措施。
考核方法:
1、定期向游客进行问卷调查,及时反馈争创效果,以便扬长避短,促进工作。
2、随机抽样。
3、明查暗访。
4、个人小结,汇报成绩。
5、设立各个特色服务考核机制。
奖励措施:
1、所有考核结果,将作为公司月度、评定的依据之一。
2、对在创建工作中成绩突出,效果明显的员工由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向公司行政提议,适当进行物质奖励。
3、在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员工将作为公司骨干,加以培养。
4、对于在特色服务项目中起到重要作用的员工给予适当奖励。
三、创评目标。通过活动,使每位成员做到政治思想强、业务素质高、社会形象好,从而凝聚巾帼团体力量,进一步提高乌镇旅游的服务形象。
巾帼文明岗创建氛围 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汇报篇二
今年以来,××*区××*街道妇联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按照街道党工委“党建带
本文共计8345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巾帼文明岗创建氛围 巾帼文明岗创建工作汇报(4篇)
本文2024-01-31 16:07:20发表“作文范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88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