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十四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语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篇一
1、借助画面体会“通往罗马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的原始意义。
2、联系事例体会“通往罗马广场的路不止一条”蕴含的道理。
3、梳理文脉,通过表格填写的自学方式对两件事例进行“另辟蹊径”的理解。感悟文章先点明道理,再写事例的写作特色。
体会道理,感悟文章的写作特色。
一课时
自主阅读,合作探究
学生充分预习课文,教师制作课件
一、揭示课题,联系图画,理解题目原意
1、检查预习。
(1)挑拨读准多音字“挑”,还在哪些词语中也读“tiǎo”?还读什么音?组词。
(2)星罗棋布大喜过望心灵手巧源源不断络绎不绝受用不尽轻松自在不动声色垂头丧气
2、揭示课题。
这些词语都出自一篇课文,读题。
这里的“广场”是指哪里的广场?(意大利罗马广场)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描写了广场,出示语段:
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1)自由读,指名读。
(2)根据这段话的内容,老师画了一幅画,能不能表达出来?
(理解“如蛛网般交叉”指街道很多,纵横交错)
3、理解题意。
想来看看真正的罗马广场吗?(出示真实的罗马广场图片)。
(1)看,这些是什么?(房子、村庄)一座座房子星星般点缀着,棋子般分布着,这就叫“星罗棋布”。
(2)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面对这样的广场,你的感受是什么?齐读:条条大道通罗马。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二、略读课文,联系事例,领悟题目深意
引入:然而,作者的父亲面对这样的广场,他却有了这样的一番感悟。
1、明白道理。
出示语段:“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p>
这些词语都出自一篇课文,读题。
这里的“广场”是指哪里的广场?(意大利罗马广场)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描写了广场,出示语段:
脚底下,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如蛛网般交叉的街道,一条条通往城市广场。
(1)自由读,指名读。
(2)根据这段话的内容,老师画了一幅画,能不能表达出来?
(理解“如蛛网般交叉”指街道很多,纵横交错)
3、理解题意。
想来看看真正的罗马广场吗?(出示真实的罗马广场图片)。
(1)看,这些是什么?(房子、村庄)一座座房子星星般点缀着,棋子般分布着,这就叫“星罗棋布”。
(2)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面对这样的广场,你的感受是什么?齐读:条条大道通罗马。也就是——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二、略读课文,联系事例,领悟题目深意
引入:然而,作者的父亲面对这样的广场,他却有了这样的一番感悟。
1、明白道理。
出示语段:“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一试!”
(1)自由读,把这段话读通顺。
(2)其实父亲的几句话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就是“另辟蹊径”(板书:另辟蹊径)
(3)怎么“另辟蹊径”,读-----“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一试!”
(4)这也是父亲告诉我的一个道理,你明白这个道理吗?
2、概括事例
(1)父亲告诉我的一个道理,作者有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出示结尾。
(2)自由读课文4----14自然段,想想作者通过什么让我们明白?作者举了几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
(3)反馈,师概括,板书:事例制作毛衣举办时装展
3、理解事例
(1)两个事例有哪些共同点?出示表格
(2)自学课文4至13自然段,完成表格。(注意语言简洁)
举一:先看第一件事,碰到的困难是什么?一开始想到的办法是什么?后来又想到了什么方法?结果怎样呢?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填写。
①比较起初的办法和后来的方法,区别在哪?(思路不一样)这就叫——另辟蹊径。
②在另辟蹊径的过程中,作者主要抓住了什么描写来反应这个过程?(板书:心理描写)
比较读心理活动的句子:
我大喜过望,脚下仿佛踩着一朵幸福的云。
那朵幸福的云突然消失了,我只好垂头丧气地与她告别。
③感悟朗读:找出一对反义词,心情截然不同都是因为——那朵幸福的云。那朵幸福的云在文中指——
反三:自读,完成第二件事。
(3)把交代两件事情结果的句子用“-----”划下来。
结果1:从此,一条时装的河流,源源不断地从我的时装店里流了出来。
结果2:这次展览,激发了顾客的兴趣,前来订货的人络绎不绝。
①这两句话中有两个词意思差不多,“源源不断---络绎不绝”。
②能换吗?(换起来对比读一读)
③虽然是近义词,却存在细微的差异,这就是语言的魅力。
4、总结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学了作者写的两件事,让我们受益匪浅,作者就是借助这两件事把父亲告诉他的深刻的道理读明白了,也写明白了。作者先写道理,后写事例的方法真是巧妙。 板书:道理 事例
三、回读课文,观照自己,切记体验
1、父亲的教导引入:“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这样。假如你发现走这条路不能到达目的地的话,就可以走另一条路试一试!”
2、联系课文,结合表格,回忆小结
(“我”在做毛衣时装
本文共计16713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小学语文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教案(十四篇)
本文2024-02-01 06:15:18发表“教案学案”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neimou.com/article/925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