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公开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质课教案(八篇)

栏目:教案学案作者:editor来源:互联网发布:2024-02-01浏览:4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公开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质课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公开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质课教案篇一

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了解有关“板块构造学”和恐龙灭绝原因的科学知识。

4.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恐龙无处不有》,第二课时完成《被压扁的沙子》。第一课时学习《恐龙无处不有》

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那么你们知道恐龙是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请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阿西莫夫是怎样为我们揭开谜底的。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骨骼(gé)臀(tún)驮(tuó)

褶皱(zhězhòu)两栖动物(qī)

2.词语解释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石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过程。

天衣无缝:比喻事件没有一点儿破绽。

繁盛:繁密茂盛。

3.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籍犹太人。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曾获代表科幻文学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泰斗。代表作《基地》《我,机器人》。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朗读(多媒体播放),学生思考: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短文通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例子,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2.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

【交流点拨】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步骤三细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骨骼(gé)臀(tún)驮(tuó)

褶皱(zhězhòu)两栖动物(qī)

2.词语解释

褶皱:由于地壳运动,岩石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过程。

天衣无缝:比喻事件没有一点儿破绽。

繁盛:繁密茂盛。

3.作者简介

阿西莫夫(1920—1992),美籍犹太人。美国著名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曾获代表科幻文学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奖,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界泰斗。代表作《基地》《我,机器人》。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听课文录音朗读(多媒体播放),学生思考:短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短文通过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大陆漂移假说的例子,说明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

2.课文标题是《恐龙无处不有》,那么它的说明对象是否就是恐龙?

【交流点拨】作者谈恐龙的灭绝,谈到恐龙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项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步骤三细读课文深入理解

1.朗读并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说明的?是如何得出结论的?

【交流点拨】结论:“恐龙无处不有”是支持“板块构造理论”的新的有力证据。作者采用的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解剖,既严谨又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短文的内容涉及哪两个学科?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交流点拨】“恐龙的灭绝”——生物学;“板块构造理论”——地质学,道理正如课文第一段所说:“在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作者采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行文严谨。

步骤四品味语言探究写法

浏览课文,找出语言表达平实而又生动的句子,并简析。

【交流点拨】①作者在行文中放在括号里的补充说明文字:“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此句用人们常见的青蛙和蟾蜍来举例,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浅显易懂的特点;②课文中多处使用的设问句:“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引出恐龙如何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③采用打比方的方法,使得语言既生动形象又明白如话:“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一句,形象地说明了南极洲寒冷的程度和南极洲在地球中的位置。

步骤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课堂小结

科学家能从一个科学领域的发现中产生联想,经过怀疑、推测、研究、论证之后有新的发现。同学们要从中受到启发,善于多角度思考问题,以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2.拓展延伸

关于恐龙灭绝的原因,请你也来一次大胆地猜测吧!

【交流点拨】一是天气变冷使得恐龙因饥挨冻而死;二是地震、火山喷发接连不断,大洪水相继肆虐,恐龙们来不及逃脱而死;三是宇宙中有间隔地球很近的新星或新星爆炸,大量高能射线辐射到地球上来,把恐龙杀死;四是可能有小行星直接撞击到地球上爆炸,造成恐龙大量死亡。

第二课时学习《被压扁的沙子》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恐龙无处不有》通过南极发现恐龙的例子,提出恐龙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的问题,引出了板块构造理论,从而证明了“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这一观点。那《被压扁的沙子》是否也与恐龙的谜案有关系呢?让我们先来阅读一遍这篇短文。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认准字形

潮汐(xī)铱(yī)陨(yǔn)

硅(guī)劫难(jiénàn)尘埃(āi)

衍射(yǎn)

2.词语理解

铱:一种稀有金属,银白色


本文共计4456字,当前仅展示3000字,阅读全文请点下方按钮下载>>>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教学设计公开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优质课教案(八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书写有哪些要...
点击下载文档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