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武汉广雅初级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试题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图所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读液体体积B.检验装置气密性C.点燃酒精灯D.取用固体粉末2.在元素周期表中,钠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11B.相对原子质量为22.98C.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该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3.主要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作净水剂B.稀有气体作电光源C.金刚石切割玻璃D.氮气用于食品防腐4.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A.B.C.D.5.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D.药物和保健品的研制6.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漂白剂和氧化剂,主要用作造纸业和各种纤维,如棉、麻、苇类、粘胶纤维等的漂白,下列关于亚氯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氯酸钠是有4个原子构成的B.亚氯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5D.亚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大的7.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器中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灰色圆圈”表示氮原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的物质都是无毒、无害组成空气的物质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D.反应前后有两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8.向一定质量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一些二氧化锰,立即产生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中含有水和氧气B.反应物有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C.二氧化锰加速过氧化氢分解出氧气D.过氧化氢使二氧化锰分解产生氧气9.下列变化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饱和KNO3降温有沉淀B.电解水实验C.加热硬水出现白色固体D.水面上铁丝变红10.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1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社会的文明和进步离不开化学。下列事实中与化学无关的是()A.食物、衣料和日常用品的丰富B.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C.新型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D.药物和保健1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冰川融化B.轮胎爆炸C.玻璃破碎D.食物腐烂13.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水分子不断运动B.天然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改变D.通过气味辨别酒精和水——分子不断运动,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14.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C.化学变化中常伴随发光放热现象,所以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镁原子和氦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所以镁元素和氦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15.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植物的光合作用B.白磷自燃C.冰雪融化D.食物腐烂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