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仪征市第三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如图所示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A.B.C.D.2.从科学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鉴别金首饰是否纯金,可用加盐酸的方法B.冬天用煤炉取暧,为防止热量散失,应关紧门窗C.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可减少温室效应D.油锅不慎着火,应立即用大量的水浇灭3.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A.火药爆炸B.钢铁熔化C.酒精燃烧D.酒醋的酿造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铝锅变暗,钢丝球洗涮B.冰雪路面,用食盐融雪C.餐盘油污,洗涤剂清洗D.被困于火灾区,可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5.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化学与资源B化学与生活①防止金属腐蚀是保护金属资源的途径之一①用食醋除水垢②煤、石油、天然气、乙醇是可再生能源②小苏打用作发酵粉、治疗胃酸过多③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资源③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C化学与安全D化学与发现①炒菜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①波义耳发现酸碱指示剂②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②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元素周期表③夜间发现液化气泄漏开灯寻找泄漏源③门捷列夫发现空气的组成A.AB.BC.CD.D6.下列对实验目的及操作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为保持稳定,滴加液体时可以将胶头滴管的管口紧靠试管内壁B.安全起见,实验室中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C.为节约火柴,可以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其它的酒精灯D.为防止酒精挥发,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火焰后要再盖一次7.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动物呼吸B.光合作用C.铜丝拉直D.钢铁生锈8.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气味C.称量5.0g粗盐D.过滤9.将两根分别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玻璃棒逐渐靠近而不接触,两玻璃棒之间有大量白烟生成。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两玻璃棒之间产生白烟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由示意图可知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均不变C.该反应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NH3+HCl=NH4ClD.氯化铵中氮、氢、氯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4∶110.按一定的特点或规律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组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A.合金:不锈钢、铜片、保险丝B.单质:C、金刚石、水银C.可燃物:天然气、酒精、一氧化碳D.清洁能源:太阳能、氢能、风能11.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中相同小球代表同种原子,原子间的短线代表原子的结合。下列从图示获得的信息中正确的是()A.图示中共有3种不同的分子B.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C.该反应没有单质参加D.说明化学反应中分子不可分12.自然界的物质分别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三种微粒构成。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A.过氧化氢和氯化钠B.干冰和水C.氨气和硫酸铜D.金刚石和铜13.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采取的方法错误的是A.纯碱(小苏打)——加热B.N2(O2)——通过灼热的铜粉(足量)C.MgSO4溶液(H2SO4)——加入固体Mg(OH)2,过滤D.KNO3溶液(NaCl)——加入适量AgNO3溶液,过滤14.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性质用途A石墨很软石量做电池电极B金刚石硬度大金刚石做玻璃刀C干冰升华吸热手动人工降雨D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袋中以防腐A.AB.BC.CD.D15.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