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余干县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组成和构成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0克B.葡萄糖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为1:2:1C.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D.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2.下列诗句描述的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千锤万凿出深山B.雪融山顶响流泉C.蜡炬成灰泪始干D.吹尽狂沙始到金3.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A.一氧化碳B.二氧化硅C.二氧化硫D.二氧化碳4.某化学小组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关于该实验有下列说法:①向烧杯中加水是为了提高烧杯内的温度;②白磷燃烧会放出大量的白雾;③白磷的量不足,会使测定的结果偏大;④实验中可观察到,注射器的活塞先向右移动,后向左移动;⑤若试管内净容积为50mL,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活塞停止在40mL附近.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B.②③⑤C.③④⑤D.①④⑤)5.下列色彩是由化学变化呈现出来的是(A.雨后的彩虹B.夜晚的霓红灯C.节日的礼花D.彩色的图画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B.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形成离子,离子也能通过得失电子形成原子C.原子由带正电核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核的核外电子构成,呈电中性D.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改变7.观察蜡烛燃烧能提出许多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下列问题不属于化学问题的是A.蜡烛的组成成分是什么?B.蜡烛形状大小为什么不同?C.蜡烛熄灭一瞬间产生的白烟是什么?D.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8.下列关于量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以在量筒中配制溶液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会导致所取水的体积偏小C.量取12mL水时最好选用量程为100mL的量筒D.将胶头滴管伸入量筒内准确滴加液体至刻度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只能生成二氧化碳的是A.木炭B.硫C.磷D.石蜡10.豆腐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亮氨酸属于氧化物B.亮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亮氨酸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3D.亮氨酸由6个碳原子、13个氢原子,1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11.2019年“世界环节日”中国确定的主题是“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符合这一理念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B.露天焚烧垃圾C.工地洒水除尘D.废气直接排放12.含杂质的Fe2O3固体样品20g,高温下用足量的CO完全还原(杂质不与CO反应),将生成的CO2气体用足量的澄清石灰水充分吸收后,产生30g白色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通入的CO质量为8.4gB.还原后的固体质量为11.2gC.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为80%D.样品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一定为24%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小组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探究了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棉花的着火点150℃。(实验准备)连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将充足的药品装入装置I、II、III、IV中。(步骤、现象)①将U型管放入冰水中,打开K1,关闭K2,I中注入双氧水。两端棉花都不燃烧。此时装置I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为;_____②关闭K1,打开K2,IV中注入稀盐酸,待观察到_____现象时,再将U型管放入80℃热水中,此时两端棉花也都不燃烧;③打开K1,关闭K2,I中再注入双氧水,现象:_____;④关闭K1,打开K2,IV中再注入稀盐酸,现象:_____。(实验分析)对比研究实验步骤_____,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实验步骤④可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14.如图是初中化学的几种常用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