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期期中达标检测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3瓶气体的方法中,正确的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加澄清石灰水D.插入燃着木条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可作还原剂C.氮气用作保护气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3.归纳知识能使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是李雷整理的知识内容,其中有错误的一组是()A.化学与生活B.物质结构①生活中常用加热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①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粒②氧气可以用于急救子③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SO2、NO2②分子一定比构成它的各原子都大③不同元素的原子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C.化学与安全D.化学之最①炒菜油锅着火可以用锅盖盖灭①最清洁的燃料﹣﹣氢气②点燃氢气前需要检验氢气的纯度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氮气③发现天然气泄漏应立即关闭阀门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氧元素A.AB.BC.CD.D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水银”不是银②“生铁”不是铁③“纯碱”不是碱④“干冰”不是冰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D.③④5.环境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下列措施和理由之间,因果关系不正确的是()A.限制生产含磷洗衣剂--防止湖海出现“赤潮”B.严禁排放未经处理的有毒工业废水--防止水土流失C.不允许焚烧农作物秸秆--防止污染空气D.垃圾分类--防止环境污染,废物利用6.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温度升高,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变大了B.缉毒犬能发现毒贩,是因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C.稀有气体能做保护气,是因为构成稀有气体的原子最外层达到稳定结构D.湿衣服再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原因是水分子受热后运动速率加快7.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碘盐”等物品,这里的“氟”、“碘”指的是()A.元素B.分子C.原子D.单质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液氧B.食醋C.煤炭D.铁锅9.最新公布的元素,该元素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元素符号为UUOB.原子序数为118C.原子的质子数为176D.相对原子质量为291g10.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代表一个碳原子,代表一个氢原子,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乙酸是一种化合物B.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0C.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D.乙酸分子中的碳原子、氢原子、氧原子的个数比为1∶2∶111.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面用数轴表示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A.物质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B.地壳中部分元素的含量关系:C.金属之间活动性强弱关系:D.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度关系:12.规范、正确的实验操作是确保实验顺利开展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加热时移走烧杯C.向试管滴加液体D.观察试管内的液体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某兴趣小组围绕“实验室制取氧气”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1)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一瓶的氧气,则选取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2)用C装置收集氧气时,观察到___________再开始收集。(3)如果用F装置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_(选填“a“b”)端导入。(4)如果用F装置装满水,来收集氧气,气体应从___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5)为控制反应速率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将A装置中的长颈漏斗改成_________;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填空:(填入相应的选项如A、B……)(1)写出图中标示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