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建安区四校联考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期期中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银杏果中含有银杏酸(银杏酸化学式为C22H34O3),下列有关银杏酸说法正确的是()A.从宏观上看:银杏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从微观上看:银杏酸由22个碳原子、34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构成C.从类别上看:银杏酸属于氧化物D.从质量上看:银杏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22:342.化学反应不仅有新物质生成,而且还伴随能量变化。以下能量变化不是由化学变化引起的是B.蜡烛燃烧发光C.煤燃烧火力发电D.电水壶通电放A.鞭炮爆炸发声热3.酒精灯不用时要盖上灯帽的原因是防止()A.酒精挥发引起中毒B.酒精自燃C.爆炸D.灯芯上会有水,难点燃4.如下图是“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改进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氧气无须提前制备和收集B.用塑料瓶代替集气瓶,实验更安全C.该装置也可用于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制备、干燥和检验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黑色固体5.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结冰冰融化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C.铁生锈铁熔化D.鸡蛋变臭鸡蛋煮熟6.水族馆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瓶中说明A.氧分子的大小发生改变B.氧分子可以再分C.氧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D.氧分子之间有间隔7.化学实验过程中不需要关注的是A.反应物的颜色B.温度的变化C.操作的顺序D.生成物的味道8.下列关于资源、能源、环保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A.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只有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B.稀土有“工业维生素”的美誉,是储量较少的非金属的统称C.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可燃冰等D.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镍、镉、汞等,如果将其随意丢弃,这些金属渗出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污染9.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2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观察到低的蜡烛后熄灭B.不移开玻璃片,实验现象更明显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D.可以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支持燃烧的结论10.我国民间有端午挂艾草的习俗,艾草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素(C15H10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黄酮素的说法正解的是()A.黄酮素由15个碳元素,10个氢元素,2个氧元素组成B.黄酮素分子中有3种原子C.黄酮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0:2D.黄酮素分子中含有氧分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目前部分农村的饮用水主要还是地下水。饮用遭到污染或硬度大的地下水不利于人体健康。政府积极建设自来水厂,让农民喝上健康的水。(1)检验某地下水是硬水还中软水,可用的物质是_______。产生_______说明是硬水。(2)为了降低水的硬度,要建议农民在饮用前要________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化学通过实验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甲乙丙丁电解水验证水的元素组铁丝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成数(1)实验甲中电解一定量的水产生了x摩尔氢气。质量(克)体积(升)物质的量(摩尔)氢气x①上表中有些空格不能填写(请不必填写),是因缺少什么条件?_____;②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生成的正极气体和负极气体质量比是______。(2)实验乙中,观察到集气瓶内壁有___产生,可以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