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河南省许昌长葛市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监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工业上生产硅的重要反应为:SiO2+2CSi+2X↑,则X的化学式为()A.SiOB.SiC2C.COD.CO22.地球上99%的溴元素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们也把溴称为“海洋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溴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对图中信息解释不正确的是()A.溴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5B.溴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易失电子C.溴原子的核外有35个电子D.溴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0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检查装置气密性B.点燃酒精灯C.量取液体D.称量固体4.鉴别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其操作不正确的是()A.氯化钠和碳酸钙粉末:加水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滴加紫色石蕊试液C.水和双氧水:加入少量二氧化锰D.氮气和二氧化碳:伸入燃着的木条5.构成二氧化碳的基本微粒是A.原子B.离子C.分子D.电子6.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食物腐败,说明分子本身发生改变D.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7.完全燃烧等质量的下列四种物质,其中消耗氧气的质量最大的是()A.红磷B.铁丝C.硫磺D.铝箔8.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B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是否含有少量的氢氧化C取少量溶液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观察是否有沉淀生成钙D分离碳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蒸发.A.AB.BC.CD.D9.取一定质量的CaCO3高温灼烧一定时间,测得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为8.8g,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为50%,则反应放出CO2的质量为()A.1.1gB.2.2C.4.4gD.5g10.“酒驾”是当前热门话题之一。交巡警检查驾驶员是否饮酒的仪器里装有K2Cr2O7,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A.+2价B.+5价C.+6价D.+7价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闻气体气味D.加热液体1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方法。以下四个推理正确的是A.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B.燃烧一般都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所以有发光发热现象就是燃烧C.含有碳、氢元素的物质在空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某物质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同种元素的两种微粒,质子数一定相同,所以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两种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13.化学中常出现“1+1≠2”的有趣现象,但也有例外。下列符合“1+1=2”的事实是A.20℃,1L水与1L酒精混合后的体积等于2LB.20℃,1g镁与1g稀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的溶液质量为2gC.20℃,1g硫粉在1g氧气中完全燃烧后生成2g二氧化硫D.20℃,1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加入1g硝酸钾固体能得到2g硝酸钾溶液14.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A.碱溶液的pH>7,则pH>7的溶液一定是碱溶液B.酸碱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则复分解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C.NaOH溶液中的OH-能与酸反应,则KOH溶液中的OH-也能与酸反应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15.有X、Y、Z三种金属,将三种金属分别浸入稀硫酸中,Y溶解并放出氢气,X、Z不溶解;将X浸入Z的硫酸盐溶液中,在X的表面有Z析出。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排列顺序正确的是A.X>Y>ZB.Y>X>ZC.Y>Z>XD.X>Z>Y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