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二附属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doc

2023-2024学年第二附属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为了“验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用一根铁丝穿4片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按图示将稀硫酸和水滴加到相应的试纸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1、2、3变为红色,4不变色B.该实验可以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C.该实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石蕊发生反应生成红色物质D.该实验的优点是将四个实验改成一个实验,对比性强2.某村为帮助村民脱贫致富,号召全村种植“富硒猕猴桃”,“富硒猕猴桃”中的“硒“指A.硒原子B.硒元素C.硒单质D.硒分子3.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钻木取火C.斩钉截铁D.聚沙成塔4.如图是微信热传的“苯宝宝表情包”,苯(化学式为C6H6,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下列有关苯的说法正确的是A.苯由6个碳原子和6个氢原子构成B.苯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8gC.苯中C、H元素质量比为12:1D.苯分子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5.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正确的是()①碱的水溶液呈碱性,所以碱都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④因为烧碱具有吸水性,所以可以用烧碱干燥NH3A.只有④B.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6.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7.化学实验操作中常涉及“先后”问题,下列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制取气体: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B.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C.CO还原氧化铁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撤离酒精喷灯停止加热D.除去H2中混有的CO2和H2O,先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后通过浓硫酸8.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含义的说法正确的是()①2CO②2NH3③2N④⑤⑥2H+⑦SO2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②B.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⑤C.表示离子个数的是④⑥D.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③⑦9.已知:,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使得生成的铁融化,可以用于野外焊接钢轨,该反应的基本类型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10.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A.原子的质量极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极小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11.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A.除去ZnSO4溶液中的少量CuSO4:用过量的Zn粉B.鉴别CO和CO2:用燃着的木条C.分离铁粉和铜粉:用足量稀盐酸D.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蒸气:用浓硫酸12.下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错误的是()A.B.C.D.13.下列四个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B.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C.一定温度下,向氯化钠不饱和溶液中加入氯化钠D.向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粉、镁粉。14.下列实验中,能达到相应目的是A.除去CO2中混有的CO:将混合气体点燃B.比较铜和银的金属活动性:将铜片和银片分别放入硫酸亚铁溶液中C.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将铜与稀硫酸混合,比较混合前后烧杯内溶液的质量D.检验甲烷中含氢元素: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15.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的净化过程中用活性炭对水进行杀菌消毒B.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C.硬水中含较多的钙、镁化合物,长期饮用有益人体健康D.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中考高考
已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考高考资料收集

确认删除?
VIP会员服务
限时9折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