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苏州市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检测模拟试题注意事项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升温至60℃的过程中,仅①燃烧;继续升温至260℃的过程中,仅③燃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60℃时仅①燃烧,说明白磷是可燃物且着火点最低B.对比①③,可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C.对比②③,可验证燃烧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D.④未燃烧,说明无烟煤不是可燃物2.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可燃冰燃烧C.简易装置净水D.制取蒸馏水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氢气B.在点燃氢气前,应先检验氢气的纯度C.为了节约药品,应把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瓶D.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得少于酒精灯容积的4.下列事实能够作为“空气中含有一定量氧气”的证据的是A.空气是无色透明的B.蜡烛在空中可以燃烧C.饼干放在空气中会变软D.石灰水放置在空气中会生成一层白膜5.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不合理的是()A.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所以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一定含碳元素B.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所以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D.化合物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6.重铬酸钾是一种有毒且有致癌性的强氧化剂,它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划归为第一类致癌物质。重铬酸钾(K2Cr2O7)中Cr元素的化合价为()A.+3B.+4C.+5D.+67.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错误的是()A.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食物的腐烂、动植物的呼吸都属于缓慢氧化8.如图所示的装置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正确的是()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B.燃烧足够的红磷可使进入容器里的水占容器的总体积1/4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的压强减小,水从烧杯进入容器D.红磷一燃烧完,就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9.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空气液化,从石油中分离出汽油B.干冰升华,动植物呼吸C.食物腐烂,铁生锈D.冰雪融化,矿石粉碎10.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天然气燃烧B.红磷燃烧作烟幕弹C.水通电分解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11.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蜡烛用嘴一吹即灭,是因为吹出的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B.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延迟煤燃烧的时间C.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D.由图b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12.“生命因我而充满活力,烟花因我而绚丽多彩。”其中的“我”是指A.氧气B.氮气C.氢气D.二氧化碳13.通过一学期的学习,同学们对“化学”有一定的认识,下列关于“化学”的认识,错误的是A.化学能创造新的物质B.化学可以保护环境C.化学能帮助人们改善生活D.化学只会破坏自然14.下列叙述中,前者属于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A.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B.葡萄酿酒、二氧化碳能溶于水C.车胎爆炸、酒精易挥发D.蜡烛燃烧、人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15.分析和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温度达到着火点时,可燃物就一定能燃烧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都不会改变,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C.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一氧化碳前一定要验纯D.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所以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如图所示为我县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微型实验图,甲装置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