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苏州市振华中学化学九上期中考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1.下列对分子的认识,说法不正确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碘升华,是因为分子的体积变大C.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D.蔗糖在热水中溶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2.下图是四种物质a、b、c、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生成物中c与d的分子个数比为1:2B.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改变D.物质c可能是一氧化碳3.下列是某位同学对阶段学习的有关内容的归纳:①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②空气质量级别从Ⅰ级到Ⅴ级,数字越大表示空气质量越好;③地壳中最多的金属元素是硅元素;④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粒子不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⑤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⑥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说明蜡烛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⑤B.①②③④C.④⑤⑥D.③④⑥4.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A.木炭B.红磷C.蜡烛D.硫5.若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氧原子,其中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B.C.D.6.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该元素组成的单质的是()A.HeB.HC.N2D.2H7.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A.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B.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C.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也能减慢反应速率D.如果没有二氧化锰作催化剂,氯酸钾加热也不会分解8.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过滤B.镁带燃烧C.滴管用后不洗插回原瓶D.用力塞紧橡皮塞9.下列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顺序不正确的是()A.制备气体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B.点燃氢气时,先检验其纯度,后点燃C.实验室加热KMnO4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实验结束时,先把导管移离水面,后停止加热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先把点燃的铁丝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后在集气瓶中加少量水或少量沙子。10.下列叙述中,属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是()A.无色无气味B.常温下为气态C.能支持燃烧D.液氧为淡蓝色11.鉴别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常用的方法是()A.分别测定它们的密度B.观察颜色并闻它们的气味C.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D.将气体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12.如图为载人航天器工作仓中气体成分的微观示意图,已知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1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B.氧分子和氮分子能均匀混合,是因为航天器处于失重状态C.航天器工作仓内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与地表空气接近D.航天器工作仓中充氮气可避免发生火灾后燃烧过于剧烈13.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水B.二氧化碳C.高锰酸钾D.空气14.下列对水的认识正确的是()A.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B.保护水资源要禁止使用化肥、农药C.电解水时正极端玻璃管中有氢气生成D.任何物质都能溶于水15.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B.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16.实验室常用制取氧气的方法有:a.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c.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使过氧化氢(H2O2)溶液分解产生氧气.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写出如图1所示中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2)利用装置A制氧气,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__。(3)利用装置B制氧气时,长颈漏斗的下端要插入液面...